泌陽縣涉軍維權工作結碩果
河南國防教育網訊 陳進九、李華報道:23年前,泌陽縣首創全國“軍人家庭服務中心”以來,擁軍優屬、涉軍維權工作亮點頻現:在全省首創“優撫對象培訓中心”,為優撫對象培訓各類致富技術技能;2006年被國家民政部評為擁軍軍屬模范縣。2010年,泌陽縣被濟南軍區評為涉軍維權先進縣……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,2003年以來,泌陽縣委、縣政府和縣人武部創建了以政府主導為推手、以市場運作為拉手、以法律服務為援手的“三手”聯動機制,探索出了一條卓有成效的涉軍維權新路。 為切實維護國防利益及軍人軍屬合法權益,縣委縣政府和人武部先后3次召集12個部門,研究建立了“一組一庭一中心一站”的維權組織。“一組”即成立了泌陽維擴國防利益和軍人軍屬合法權益領導小組,由縣政法委書記任組長,縣政府分管政法的副縣長、縣人武部部長、縣政法委副書記任副組長,縣法院、檢察院、公安局、司法局、民政局等單位領導任組員;“一庭”即在縣人民法院各專業法庭建立相應的“維權”合議庭,專門審查涉軍案件;“一中心”即在縣人武部成立了法律援助服務中心,由人武部政委任主任,人武部政工科長、司法局律師事務所主任任副主任,負責向遇到涉法問題的軍人軍屬提供法律援助服務;“一站”即在各鄉(鎮)建立了法律援助服務站,從而在全縣形成了橫向覆蓋黨政軍各部門,縱向貫穿縣、鄉(鎮)和縣直各單位的“涉軍維權”工作網絡。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,市場已經成為資源配置與財富分配的主要手段,價值規律像一只無形之手支配著社會成員利益格局的調整。軍人和軍屬不可能置身事外,往往成為格局調整中受沖擊較大的群體。每年泌陽縣新兵近400名,入伍前他們的年平均收入超過兩萬元,到部隊后一年的優撫費僅000余元,算經濟帳明顯吃虧了。他們又是家庭的主要勞動力,入伍后家庭收入明顯下降。幫助軍人家庭整體致富,從根子上解除軍人的后顧之憂。本著這個新思路,泌陽縣委、縣政府和縣人武部在軍屬中大力推行了“四個一”幫扶致富工程,理清一條脫貧思路,開發一個致富項目,傳授一門實用技術,解決一些啟動資金,逐鄉逐村地抓落實,因地制宜,因人而異,一戶一策地安排致富門路。 去年8月,在對全縣復轉軍人家庭生活狀況進行調查的基礎上,泌陽縣委、縣政府領導形成共識:構建和諧社會,不能讓復轉軍人家庭在奔小康路上掉隊,必須帶著感情去幫?h委下發通知,決定對年收入低于當地人均收入的企業下崗、失業和家庭困難的軍隊轉業干部、復退軍人,以及參戰退役人員、烈軍屬、殘疾軍人等實施結對幫扶?h、鄉兩級黨委班子成員每人聯系8戶,黨政領導人人有幫扶舉措,聯系對象家家有增收目標,泌陽復轉軍人解困工作步入了“快車道”。泌陽縣復轉軍人王慶懷告訴筆者,去年8月份以來,結對幫扶他家的縣委領導先后4次登門了解情況,像幫自家親戚似的。近一年來,縣、鄉兩級財政累計投入240多萬元,將63戶困難復轉軍人家庭納入低保范圍,為124人解決醫療困難,為23戶解決了住房難題,為48戶解決了子女上學難。 縣人武部還以縣法律援助服務中心為工作平臺,滿腔熱情地投入到原本并不熟悉,做起來又很棘手的法律服務工作中。為了取得工作的主動權,他們定期下發《軍人軍屬涉法問題調查表》,根據涉法問題的性質,涉法問題的簡要情況,部隊和軍人家庭要求,有關部門的處理意見,法院審理的結案等情況,進行分類整理、認真登記、建立檔案。為拓展法律援助領域,他們還向新兵發放了法律援助服務卡,服務卡里有援助中心的電話,新兵所在鄉(鎮)法律援助服務站。去年,現役軍人劉向東家在宅基地問題上同村上產生了矛盾,其所在部隊發函到人武部。部領導指示鎮有關部門處理,并委派法律援助服務中心負責督辦,鎮政府出面做工作,糾正了村上部分錯誤做法,化解了矛盾,當事各方都比較滿意。 |
- 上一篇:信陽市浉河區人武部通過建立維權數據庫為軍人軍屬解難題
- 下一篇: 為了長城更穩固